国内 来源:国际商报 2021-08-20 15:54:07
在8月18日举行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关于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自主发展自主改革自主创新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若干意见》主要包括四个方面40条具体措施,以解决临港新片区改革创新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政策痛点堵点问题为导向,赋予临港新片区更大的自主发展、自主改革、自主创新管理权限,支持临港新片区在成立两周年的新起点上推进新发展,实现新跨越。
“成立两年来,临港新片区前沿产业集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创新型产业正加速向临港新片区集聚,体现了上海产业发展新增长极和发动机的潜力动能。”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总工程师张宏韬介绍说。
在此背景下,本次出台的《若干意见》被看作是此前《关于促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高质量发展实施特殊支持政策的若干意见》的2.0版。《若干意见》在围绕构建开放型产业体系方面提出了更加精准的产业政策,内容包括打造世界级前沿产业集群、完善重大产业项目配套支撑,发展全产业链融合的集成电路产业;在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方面,提出率先建立进口研发用物品“白名单”制度;在智能新能源汽车领域,提出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应用,并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和应用示范区,壮大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深化自动驾驶测试示范,加快建设国际数据港,提升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若干意见》为新片区圈定的重点发展产业,包括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等,都属于先进制造业,对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首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理事肖旭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这些领域都是发达国家技术攻关的重点领域。
肖旭表示,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目前在芯片制造、软件开发、集成电路等关键技术领域仍然存在明显短板,因此,长期以来,中国都在围绕核心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加速布局,以期实现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并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具有强大竞争力。“而临港新片区在成长过程中已经具备了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基本条件。政策出台后临港新片区将以关键核心技术为突破口,强化高端产业引领,深度融入全球高端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博士孙文华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对于临港新片区来说,《若干意见》指导发展的产业都属于新片区创新产业体系,即前沿产业、高端服务业、综合保税业务。其中,前沿产业包括四大核心产业(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民用航空、人工智能)、两大优势产业(智能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两大未来产业(绿色再制造、氢能产业)。而临港新片区要打造上海产业发展的战略增长极,就必须继续吸引优势产业集聚。
在光大银行分析师周茂华看来,临港新片区也确实有着吸引优势产业集聚的能力。他向国际商报记者表示,临港新片区在两年的建设中已基本形成投资、贸易、资金、运输、人员从业自由,信息快捷联通及税制优惠“五自由一便利”的制度型开放体系,并具有市场、制度、税收、交通等方面优势,能有效吸引全球优势要素资源集聚。
据悉,目前上海地方金融监管局正和新片区管委会积极申建科技保险创新示范区,并进一步健全重点产业企业上市融资、科创信贷、融资担保以及创业投资、股权投资等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实现金融与科技、产业的良性互动。
对于相关行业企业应如何把握机遇实现双赢的问题,肖旭认为,企业既要在关键技术研发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也要通过内部机制创新更好地参与到产业集群当中。具体而言,围绕基础零部件及元器件、基础软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等瓶颈短板,进一步加大技术研发力度,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建立从原材料投入、生产工艺到最终产品输出的基础数据库,参与技术标准的制定,并且利用数字技术对产品进行持续优化。同时,把握新基建大潮带来的机遇,积极进行数字化转型,提高信息传递和数据共享的效率,打通线上线下的连接与融合,加强与上下游合作伙伴的生产衔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在加强对企业内部人员的数字技能培养的同时,借助数字化平台向全球招募人才。(记者 靖雯)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