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管控打造精品工程 沪渝蓉高铁先开段十大工程点全面开花

国内 来源:湖北日报 2022-01-11 14:00:36

沪渝蓉高铁,长江经济带上的高速铁路大动脉,串联我国东中西部,重要不言而喻。

位于荆门境内的沪渝蓉高铁武宜段5标47.18公里去年9月率先开工。

起跑已开始,跑好第一棒。眼下,天寒地冻,工地上却热火朝天,先开段派人手、上设备,各工程点多点开花,确保先开段开好头,为后续标段做好示范。

将灌注80多米深桩基

1月6日,钟祥市万福村,汉江江面上,5级寒风凛冽,气温接零摄氏度。

施工栈桥伸入江面十几米,栈桥一侧,几根螺旋管伫立江中,工人们悬在空中,焊接钢条,搭建施工栈桥,为桥墩桩基开钻做准备。江对岸,施工齐头并进。“进场才3个月,24小时不停施工,目前一天可下9节管。”负责施工的中铁十一局沪渝蓉高铁武宜段5标项目部杨连第队技术主管王子龙说。

汉江特大桥为该段最东边的工程点,也是全线的控制工程。大桥主跨270米,为世界最大跨混凝土高速铁路斜拉桥,施工难度极大。

“江底含有粉沙层、细沙层、泥岩层等多种松软地层,汛期时水流流速最高达3.9米/秒。”王子龙介绍,为解决施工难题,施工团队将在深水中采用双臂钢围堰进行多层防护,减少流水影响。

主墩下将灌注20根80多米深、直径2.5米的大桩基。“如此大直径、多数量的桩基施工,我还是首次参与。有了它们,能确保主墩稳如泰山。”王子龙介绍,团队还将攻关8米大节段牵索挂篮设计及施工、斜拉桥线控制等一系列关键技术。

“硬骨头”工程率先开工

荆门城区西北部一座山腰上,田家隧道洞口已现,一辆辆货车将爆破后的碎石运走。自2021年12月23日进洞开始,该隧道以每天1米多的速度掘进,入洞已有15.6米。

“因洞口岩石破碎,晚上爆破又易产生飞石,风险较高,目前进度较为缓慢。”施工负责人金彪介绍,随着后期岩石整体较强,将加快施工进度。

山的对面,白果树隧道施工更为艰难,面临着涌水、突泥等施工风险,项目部通过地质雷达探测、超前水钻、加深炮孔确保施工安全和进度,目前全线3个隧道均已进入主体施工。

作为沪渝蓉高铁武宜段的先开段,该段施工将四跨铁路,修建18座大桥和3个隧道,施工难度较大。自9月25日开工以来,中铁十一局克服困难,“跑步进场”,率先确保汉江特大桥、白果树隧道、荆门西站等“硬骨头”工程开工。

“每个施工点都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时间表,通过精细管理和24小时组织施工,倒排工期,3个月已经完成5个智能化拌和站建设,确保材料设备进场,顺利灌注首个桩基,已远超一般铁路项目施工进度。”项目部总工程师金汉文介绍,目前,全线已经完成300个桩基施工,后期将达到一天施工100根桩基的进度。

据介绍,全线有1300的管理人员和施工工人24小时日夜施工,30个工程点已经开工了10个,施工便道已完成了70%。

数字化管控打造精品工程

沪渝蓉高铁武宜段是先开段,备受各界关注。如何确保安全高效施工,为后续标段接好棒,成为项目部的工作重点。

“47.18公里,线路长,我们改变了以往靠人海战术盯控施工现场的方式,通过数字化手段提高施工效率和管理水。”项目经理周劲松介绍。

项目部数字化管控中心的大屏幕上,有环境监测、BIM技术、智能工装、塔吊监测、AI预警、结构监测等模块,各个工程点的信息一目了然。

技术人员打开BIM技术模块,一道道工序通过动画完整展现,通俗易懂。“以往,工人施工只能拿到纸质资料。而通过BIM技术,让抽象化的东西形象化,可以优化施工过程,减少不必要的人力、物力的损耗。”周劲松介绍,目前,130多项施工部位都已实现了BIM技术可视化交底。

点击AI预警模块,监控覆盖整个施工现场,工人是否戴安全帽,是否违规操作,看得清清楚楚。“AI设备会抓拍不规范的施工行为,并将预警信息及时发送给现场负责人。”周劲松说。

此外,管控中心将施工进度、大数据分析、环境检测等纳入其中,通过信息采集、数据分析,减少人员安全和施工安全风险点,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风险。目前,中心已连接中铁十一局总部和业主单位,实现人人可看,确保施工在“阳光下进行”,为绿色施工、标准化施工打下良好基础。

“今年春节,我们也将24小时施工,确保在紧张工期内,高质量施工,打造先开段精品工程。”周劲松自信地说道。(全媒记者 林晶)

标签: 数字化管控 精品工程 沪渝蓉高铁先开段 十大工程点 全面开花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资讯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