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2022-04-13 20:28:39
“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在资金、人才、孵化平台搭建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2022年,“专精特新”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作为国家“专精特新”工作的拥趸,4月13日,浙江正式发布了《关于大力培育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
《若干意见》将从哪些方面助力浙江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
18条支持政策
根据《若干意见》,浙江制定了明确的“专精特新”目标。
如何实现目标?《若干意见》共提出了18条支持政策,梳理起来共计十个方面:
创新政策——在全面执行国家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基础上,鼓励有条件的市、县(市、区)对科技类中小企业再按25%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标准给予奖补。
知识产权政策——建设“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加速器,为中小企业布局导航。
人才政策——在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符合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直通车申报条件的,可直接申报相应高级职称。经省市认定为高层次人才,在人才评价、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按规定给予支持。
质量品牌政策——鼓励“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国内标准,申报标准创新贡献奖。
政府采购政策——在政府采购中超过200万元的货物和服务项目、超过400万元的工程项目,适宜由中小企业提供的,预留该部分采购项目预算总额的40%以上向中小企业采购。
市场拓展政策——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积极参加各类展会,深化与RCEP国家经贸合作。推动符合条件的参与国防科工配套协作。
数字化转型政策——发挥省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等作用,引导中小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加快建设“未来工厂”、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参与行业产业大脑建设应用。
融资支持政策——设立“专精特新”专板,支持企业上市、股改、发债、融资。
要素支持政策——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新增项目,按规定给予用地、用能、排放指标等要素保障。
服务保障政策——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配备服务专员,依托企业码精准对接服务企业。
不难看出,这些政策背后有着十分明确的针对性。尤其疫情持续,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着巨大的生存挑战。此时,人才缺乏、融资难、要素缺等难题,被再次放大,成为中小企业进阶路上的“拦路虎”。对症开方,为中小企业破难解难,让它们活下来,并且活出新风采。
走上专精特新之路,关键在于扎实的创新能力。以创新为内核,方有底气抵御千变万化的外部风险。
因此,此次《若干意见》在鼓励中小企业提升创新能力上着墨颇多。不论是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还是知识产权和人才政策,都是为了鼓励企业心无旁骛搞创新。
一条必由之路
浙江为什么要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
这里有一组数据:2021年,中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中小企业比例为0.1%。但其营收增速、利润率和发明专利成果占有量分别为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的2.2倍、1.4倍和3.4倍。
不难发现,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新发展阶段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代名词”。
浙江是中小企业大省,中小企业数量位居全国前三,这是浙江产生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坚实基础,是浙江源源不断产生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肥沃土壤。
同时,浙江的产业结构以机械加工为主,特别是装备制造业、通用机械加工、专用设备、电器、电子新材料、医疗器械等。这些行业恰恰是最容易产生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产业。根据德日等制造强国的历史经验,这些制造领域易诞生具有专精特新气质的制造企业。
正因如此,在工信部公布的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浙江入围企业总数居全国第一。
最后,对浙江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来说,在某个细分领域长期耕耘,攻克技术空白,并最终拥有较强话语权,是一条理想的跃迁之路,也是浙江制造转型所亟需。
往往危机之中能化险为夷,并以危为机走向新高度的企业,多是长期专注、持续创新的企业。疫情当下,中小企业普遍面临困难,而摆脱困局,需要的正是厚实的内功。因此,中小企业自身也有内生动力走向专精特新之路。
总而言之,浙江产业根基深厚、产业土壤肥沃,引导更多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是浙江制造升级的必由之路。
事实上,走在这条必由之路上,浙江已经努力了不少年头——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