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 来源:北京商报 2021-10-13 10:42:56
农业保险是粮食安全的保护伞,也是农户钱袋子的“安心锁”。在多地受到强降雨的侵袭、农作物等受灾严重的背景下,农险无疑将在对冲风险上发挥重要作用,保障农户渡过难关。10月12日,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丰收季来临,各地因地制宜“拓荒”新险种,扩大农险覆盖面。对此,业内人士指出,这是提升农险信息化水平的体现,保险公司不应从中乱了“章程”,要在提高服务质量方面“继续深耕”。
多地开展农险新模式
农业保险简称农险,是指保险公司根据农业保险合同,对被保险人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因保险标的遭受约定的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疫病或者疾病等事故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的保险活动。
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农险保障在各地不断打通“最后一公里”,如河北省审核备案包含农产品价格和收入保险等险种的农险产品83个、广东省上半年完成农险产品备案174个。与此同时,青岛各区市共计开办政策性特色农产品保险险种18个,创新开办生猪和花生期货价格等保险;陕西省推出果蔬价格指数等19个特色险种,鼓励险资支农,开展保单融资,为参加农业保险的农户和涉农企业提供保险融资1500万元,撬动银行融资1.43亿元。
三明市出台农险指导意见,支招“特色”发展。在增加特色农业保险产品的同时,扩大特色农业保险覆盖面,运用科技手段,提高散小农户的参保率。
“河北等省开发新产品的积极动作是值得高兴和肯定的。因为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虽然是将来整个农业保险的发展方向,但是还没有找到成熟的统一模式和途径,包括产品设计和经营。通过各地开发的新产品试点才能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找到适当的合理的推行途径和产品。不然的话,如果在全国所有农业保险领域都要开展的话,还是有问题的。”首都经贸大学保险系教授庹国柱表示。
财政部数据显示,2020年,财政拨付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285.39亿元,为1.89亿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4.13万亿元。今年以来对农业保费的财政补贴,各地补贴也未缺位。以广东省为例,广东省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今年1-7月补贴资金7.75亿元,同比增长超1倍。
庹国柱表示,自从2019年高质量发展农业保险的文件下达之后,因农业保险深度不足,广东感到了压力,动作也快了,在本省的特种作物、水产养殖等方面的保险,加大了财政支持力度。并抓住本省农业和农业保险的特点来部署,这是很正确的。广东跟内地相比,最大的优势是“不缺钱”。所以只要省政府重视,找准本地的发力点,就能取得长足进展。
同时庹国柱指出,今年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了,标志就是财政部等几个部门提出扩大三大主粮作物完全成本和收入保险试点范围。虽然这个动作只涉及到500个产粮大县,明年扩大到全部800多个产粮大县,但是其代表了对发展农业保险的重要部署。这对所有农业保险项目都是一个重要的财政保证。
线上承保赶“时髦”
各地“拓荒”新险种,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外,“线上承保”悄然成为新趋势。在“线上+线下”农业保险网络服务体系逐步构建的过程中,数字化不断赋能农险。
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陕西银保监分局8月数据显示,累计承保农险15.65亿元,累计赔付5380万元,而这离不开陕西省着力推进农险承保电子化。当月,陕西省保险行业协会对陕西省13家具有经营农业保险资质的保险公司完成农业保险承保电子化验收工作。
10月9日,湖北农业保险承保线上化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农民买农业保险将更方便,承保全过程可追溯。当日,湖北农险承保线上化首单落地从出单、验证、公示、支付到电子保单的生成仅用时36分钟。此外,吉林推动牛脸识别术等数字化农险加速上线,“牛脸识别技术”等科技手段已经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在农业保险的全服务链条中。
庹国柱表示,数字化是农业保险科技应用的一个方面,过去承保理赔都是在线下进行,手工制作各种文件,传递速度很慢,运作效率很低。实现数字化之后,投保可以在线上进行,保险经营机构可以迅速获得承保信息和了解进展,监管部门也可以及时获得信息,及时进行审核。如果发生灾害损失,通过遥感等技术也可以将损失大小和程度在线上传递,保险公司定损和理赔的速度也会大大加快。对于监管部门来讲,可以随时监控和了解各家公司甚至没一张保单的信息。提高监管效率。有了问题在网上追溯,查找问题的源头,及时解决问题。
同时他也表示,对农户来讲,线上投保方便快捷、省时省力,如果发生灾害,可以及时得到定损和理赔信息,远比线下操作快捷,也很透明,有问题也可以及时寻求解决。所以,数字化不仅对保险公司和农户都会带来全新的感受,更是给监管部门来非现场监管的极大便利。全面普遍的数字化实现后,将对农业保险精细化经营和管理带来重要的甚至是革命性的影响。
不久前,农业农村部计财司金融保险处指出,应以金融科技创新为驱动,推进农业保险精细化管理。一方面要抓技术应用,充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利用遥感、无人机等现代化手段,构建“线上+线下”农业保险网络服务体系;另一方面要抓数据共享,逐步整合各相关政府部门和保险机构的涉农信息数据,搭建全国农业保险大数据平台,依法依规共建共享共用,提高农业保险的规范性和便利性。
监管多道文件力促行业转型
农业保险作为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一直是政府支持农业发展的重心,各地近来不断开发新险种得到了响应。10月11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2021年银行业保险业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的通知》,主要从八个方面提出了2021年银行业保险业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工作要求,其中提出,扩大三大主粮作物完全成本和收入保险试点范围,鼓励发展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
早在2019年,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农业保险被纳入我国农业灾害事故防范救助体系,不但要管理自然灾害风险,也要管理市场变动风险。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保险研究所研究员张俊岩表示,这一定位本身就要求农险增加新险种,除了传统的种植物、养殖物保险之外,《指导意见》中提到的完全成本保险、收入保险、指数保险、区域产量保险等,都对农险产品开发提出了新要求。
无论是从对农业保险的财政补贴资金加强监管的角度出发,还是从开发保险产品和提升核保理赔质量的角度出发,张俊岩表示,两个出发点都要求在农业保险中发挥大数据、物联网等保险科技的作用,收集、整合农业灾害风险的基础数据以及涉农基础数据和信息,提升农业保险信息化水平。另外,农业保险客户人多面广,涉及乡村振兴大局和农民切身利益,保险公司还要在提高服务质量方面下功夫。
庹国柱指出了农险发展面临的挑战,他认为,农险制度相对不完善,在很多方面无章可循,就产生许多乱象。就保险经营机构来说,当前主要问题还是无序竞争。另外就是监管部门不断强调的所谓“三虚”,即虚假承保、虚假理赔和虚假费用,对于省市县等各级政府来说,就是权力和职责不清,所谓缺位和越位并存,带来很多麻烦。在农户一端,道德风险和逆选择在有的地方很严重,所以,既有农户的利益受侵害的问题,也有农户骗保的问题,而这些都需要治理。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814.93亿元,我国农业保险保费规模已经超越美国,跃居全球最大农险市场。今年上半年,农业保险实现保费收入达626.53亿元。
“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承保和理赔服务的质量,给投保农户充分的风险保障,使他们的生产能够可持续发展,也使他们的农业收入得到稳定和增加,农户信用得到增强。对国家来说,这也是保证全国食物安全的重要保障,更是逐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庹国柱如是表示。(记者陈婷婷实习记者胡永新)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