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看点:央行下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10个基点 降息效果如何

国内 来源:浙江在线 2023-06-21 09:40:23

浙江在线6月21日讯(记者朱承)6月20日,央行宣布1年期和5年期以上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均下调10个基点,分别报3.55%和4.2%。

这让不少房地产销售感到激动,他们正忙着给仍在观望的客户算房贷:200万的房贷,按30年等额本息还款计算,利率从4.3%降到4.2%,总利息大约可以省下4.2万元。

透过现象看趋势,市场其实早有信号。6月8日起,各大银行纷纷下调存款利率;6月13日央行宣布7天逆回购降息,6月15日中期借贷便利(MLF)也下调。


(相关资料图)

一连串的降息节奏,能起到怎样的效果?

释放强信号

降息,意味着央行持续降低社会融资成本,进一步释放流动性,引导消费、鼓励投资。

这一变动是基于当下我国宏观经济面临的问题。国家统计局公布5月国民经济运行数据显示,5月经济继续恢复,但部分经济指标增速有所回落。消费增速为去年12月以来首次放缓,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年内首次回落,投资增速连续3个月回落。价格方面,5月CPI同比上涨0.2%,环比下降0.2%;PPI同比下降4.6%。

“从一季度我国经济的良好开局到当前宏观经济数据下滑,体现出我国当前复苏的内生动力仍然不足,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靠。”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朱越腾认为,这时候启动一系列政策利率调整,具有非常强的针对性,也是中央在释放一种“稳增长”的强烈信号,起到强心剂的作用。

“不同于此前较为缓和的政策动作,今后国家层面将会推出更多针对性强、刺激力度大的政策,以直面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问题。”朱越腾分析。

疏通堵点

“内需不足仍是我国当前经济恢复的主要掣肘。”浙江大学民营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志凯认为,要提升经济内生增长动能,仅靠货币政策“放水”效果有限。

长期来看,我国央行确实已经释放了不少流动性。2013年3月,广义货币(M2)余额突破100万亿元;疫情之初的2020年1月,突破200万亿元;而截至今年5月末,M2余额达282.05万亿元——300万亿元就在眼前。

但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至5月民间投资增速为-0.1%;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7.2%,5月16至24岁青年失业率为20.8%,较上月增加0.4个百分点。

显然,货币政策传导仍然存在阻滞。堵点在哪里,钱去哪里了?

有人认为货币扩张到需求的传导存在时滞,信贷投放后在未来几个季度内才会逐步花出去,贷款对经济的影响时滞大概在12至24个月。

还有人分析信心不足导致居民安全需求上升,货币投放更多流向了安全和流动性资产。另一种解释是,债务偿还带来的资金需求处于高位,制约了货币投放向实体经济传导的效率。

从企业和家庭还本付息占新增信贷比例来看,过去几个季度虽然有所下降,但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和2020年疫情期间相比,仍处于高位。

宁波大学教授刘起贵认为,房地产和股市这两大市场吸纳和套牢了大量流动资金,随着经济下行,更是像黑洞一样只进不出,导致资金无法充分流动。尤其房地产市场既关系到居民的资产性收入,也关系到地方财政的来源,是当前经济复苏的主引擎,亟需松绑。

王志凯则认为,当下最关键的应是回归实体经济本身。通过引导、激活消费,充分激发国内市场的潜力,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例如旅游业就可以成为经济的新增长点,能双向撬动投资和消费,此外,还可以通过政府公共采购的形式促进制造业卡脖子领域的发展。”

看清长远的势

看到堵点的同时,也要看到降息之后,经济活力正回暖复苏。

“从银行端来看,此前存款利率下降已经为银行降低贷款利率腾出一定的空间,因此也有利于银行积极地传导政策信号。我们有望看到企业、居民融资成本的下降。”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资产负债管理部总经理楼铁萍充满信心。

楼铁萍告诉记者,近年来国家在重点领域的信贷支持方面做出了不少制度安排,比如设备更新改造贷款、科创企业贷款等,商业银行可以从人民银行申请专项再贷款,利率都接近地板价,让银行能够在保持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更多地让利于实体企业,能够精准有效地支持制造业、小微企业等发展。

中金公司研究部数据显示,近年来基建、制造、普惠和绿色等相关贷款大幅增长,占新增贷款比重已从疫情前的30%多上升至今年一季度末的71.8%,政策性金融发力不仅支持了信贷合理增长,也改善了信贷结构。

“这一轮降息仅仅只是开端,我相信后续将会有一揽子配套政策出台。”朱越腾表示,他期待给予中小企业更多定向性的政策优惠,例如税费减免、贴息补助等,同时也建议给居民按比例发放消费券,以激活消费潜能。

“在经济恢复的过程中,一些领域出现暂时性波动是正常的。看中国经济形势,既要看准当前的‘形’,也要看清长远的‘势’。”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孟玮在6月16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长远来看,经济向好趋势依然稳固。尽管当前市场需求有所不足、内生动力有待增强,但这些压力和挑战不会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大势。

标签: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资讯播报